一、什么是澄清池
利用混凝沉降的原理,使水中杂质颗粒与水分离的过程称为澄清。澄清有两个目的:以改善促使水中较大的颗粒迅速沉降;另一个是通过处理使水中较小的胶体颗粒能够沉降下来。
为了除去混凝过程所形成的絮凝物,需要使用澄清设备,利用池中泥渣层与水中杂质颗粒互相碰撞,吸附、黏合,达到清水尽快分离的目的,提高澄清效果。这种设备通常称为澄清池。
澄清池主要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去除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在澄清池中能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和絮体沉淀分离三种过程。
二、澄清池的特点
沉淀池中,颗粒沉淀到池底就完成沉淀过程,而在澄清池中,则是通过水力或机械的手段,将沉到池底耽误你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泥渣层。这层泥渣层具有相当高的接触絮凝活性,当原水与泥渣层接触时,脱稳杂质被泥渣层吸附或截留,使水获得澄清。澄清池常用在给水处理中。这种把爱泥渣层作为接触介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絮凝过程,一般称为接触絮凝。悬浮泥渣层称为接触凝聚区。
悬浮泥渣层通常是在澄清池开始运转时,在原水中加入较多的凝聚剂,并适当降低负荷,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逐渐形成的。澄清池的效率取决于悬浮泥渣层的活性与稳定性,因此,保持泥渣处于悬浮、浓度均匀、活性稳定的工作状态是所有澄清池的共同要求,当原水悬浮物浓度低时,为加速泥渣层的形成,也可人工投加黏土。
泥渣层的污泥浓度一般在3-10g/L。为保持悬浮层稳定,必须控制悬浮层内污泥的总容积不变。由于原水不断进入,新的悬浮物不断进入池内,如悬浮层超过指定浓度,悬浮层将逐渐膨胀,使出水恶化。因此在生产运行中要通过控制悬浮层的污泥浓度来维持正常操作。
三、澄清池的类型
澄清池形式很多,根据在澄清过程在泥渣与废水接触方式不同,一般将澄清池分为泥渣悬浮型(过滤)澄清池和泥渣循环型(回流)澄清池两大类。
(1) 泥渣悬浮型澄清池
又称为泥渣过滤型澄清池。它的工作特征是利用进水的位能连续的或周期的冲起泥渣,使澄清池中形成的泥渣悬浮在池中,当原水由下而上通过该悬浮泥渣层时,原水中的脱稳杂质与高浓度的泥渣接触凝聚并被泥渣层拦截下来。这种作用类似于过滤果汁,浑水通过泥渣层即获得澄清,多余的泥渣经沉淀浓缩后排出。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常用的有脉冲澄清池和悬浮澄清池。
(2)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为了充分发挥泥渣接触絮凝作用,可利用搅拌机或射流器让泥渣在池内沿竖直方向上下循环流动,在循环过程在捕集水中的的微小絮粒,并在分离区加以分离。回流量为设计流量的3-5倍。泥渣循环可借助机械抽升或水力抽升造成。前者称为机械搅拌澄清池,后者称为水力循环澄清池。
一般大中型澄清池基本上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个别小型澄清池液由用钢板制成的。为了满足中、小型企业净化水质的要求,一些集加药、混凝、澄清的“一体化”净水器有较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