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浮法的特点
气浮法是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黏附水中的杂质颗粒,使其视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浮升至水面而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与重力法相比较,气浮法具有如下特点。
(1) 由于气浮池的表面负荷会高达12m3/(m2·h),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较短,只需10-20min,而且池深只需2m左右,因此占地少,节省基建费用。
(2) 气浮池具有预曝气、脱色、降低COD等作用,出水和浮渣都含有定量的氧,有利于后续处理或再用,泥渣不易腐化。
(3) 对一些较难用沉淀法去除的低浊含藻水,气浮法处理效率高,甚至还可以去除原水中的浮游生物,出水水质好。
(4) 浮渣含水率低,简化了污泥处置,节省了费用,且表面刮渣比池底排泥方便。
(5) 可以回收有用物质,如造纸白水中的纸浆。
(6)气浮法所需药剂量比沉淀法少。
二、气浮法的适应对象
根据气浮法的特点,气浮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一些水处理场合:
(1) 固液分离。污水中固体颗粒的粒度细小,颗粒本身及其形成的絮体密度接近或低于水,很难利用沉淀法实现固液分离的各种污水。
(2) 在给水方面,可应用于高含藻水源、低温低浊水源、受污染水源和工业原料盐水等的净化。
(3) 液液分离,从污水中分离回收石油、有机溶剂的微细油滴、表面活性剂及各种金属离子等。
(4) 要求获得比重力成法高的水力负荷和固体负荷,或使用土地受到限制的场合。
(5) 有效的用于活性污泥浓缩。
传统的气浮法通常用来其次水中处于乳化状态的油或密度接近水的微细悬浮颗粒状杂质。为了促进气泡与颗粒状杂质的黏附和使颗粒杂质聚结成较大尺寸的颗粒,通常在处理水进入气浮设备前,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处理。此外,气浮法还可以作为对含油污水隔油后的补充处理。
三、气浮法的分类
气浮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气泡上浮分离等连续步骤,实现气浮法分离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以上必须向谁在听足够数量的微细气体,气泡理想尺寸为15-30μm;二是必须使目的物呈现悬浮或疏水性质,从而附着于气泡上浮升。由此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浮效果的因素:
1) 微气泡的尺寸,而微气泡的尺寸决定于溶气方式和释放器的构造;
2) 气固比,这取决于向水中释放的空气量;
3) 进水浓度、工作压力、上浮停留时间;
4) 药剂的作用。
按产生气泡的方式,气浮法可分为溶气气浮(分为真空溶气气浮好加压溶气气浮)、充气气浮(可分为微孔扩散器布气上浮法和剪切气泡上浮法)、电解气浮。